发布日期:2024-12-21 11:52 点击次数:130
#抗日战争##国家公祭日##寻找烈士后人##图说军史##南京大屠杀#
国内自媒体关于“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”的文章
国内自媒体关于“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、最惨烈的拼刺刀战斗”的文章
长期以来,国内网络将1943年鄂西会战赞誉为“大捷”;特别是石牌保卫战,更称“有西方军事家誉之为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”“东方莫斯科保卫战“;还有“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、最惨烈的拼刺刀战斗”。
那么鄂西会战是不是真大捷呢?笔者将依据权威史料,讲讲鄂西会战。
展开剩余95%欢迎转载!请支持原创,转载注明史料来源:抗战史记
原陈诚土木系干将,时任国防研究院委员—郭汝瑰(鄂西会战亲历者)
一. 史料来源
郭汝瑰,黄玉章等编:《中国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作战记》2012年修订版,江苏人民出版社
张宪文等编:《中国抗日战争史》2016年版,化学工业出版社
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纂:《日本军国主义侵华资料长编——(日本大本营陆军部)摘译》(中)第41,47页,第744页
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藏:《第六战区鄂西会战战斗详报》,国民政府军令部战史会档案
欢迎转载!请支持原创,转载注明史料来源:抗战史记
中途岛海战日军航母被击沉
二.日军采取新战术,国军判断错误
1942年6月,日本联合舰队在中途岛海战中惨败;太平洋战局由此逆转,美军掌握主动权;全线转入反攻。日军船舶损失严重,连中国战场内河航运船舶也越来越少。1943年4月,日军第11军为进一步控制长江上游交通,打击鄂西国军第6战区主力,同时威胁四川大后方,以夺占洞庭湖主要产粮区,发动了鄂西战役(日本战史称为“江南歼灭战”)。
此次会战,日本第11军一改以往分进合击老战术,采用“逐次蚕食”的全新作战方针;分别对南县,安乡,公安,枝江和宜昌以西等3个地区依次实施3次包围攻势。这就形成了在3个不同时间和3个不同空间的形成局部优势,利用有限精锐兵力实施钳形攻势,以各个击破方式逐次歼灭国军在鄂西主力;这一新战术,打了国军措手不及;是其基本掌握整个会战主动权的重要原因。
日军第11军参战部队为第3,第13,第39师团,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主力和野沟支队(由第58师团派出),野地支队(由第39步兵旅团派出),小柴支队(由第40师团派出),户田支队(由第40师团派出),针谷支队(由第34师团派出)和军直辖部队,共约10万人。另有飞行第44战队(后增派第25,第90,第33战队)配合作战。
作战计划为四期:第一期,以第3师团,独立混成第17旅团,小柴,户田,针谷支队,于5月5日至11日,歼灭安乡,南县国军。第二期,以第3,第13师团和野沟支队,于5月12日至18日南北夹击枝江,公安间的国军。第三期,第3,第13师团,第39师团主力和野地支队,于5月19日至29日歼灭宜昌西方地区国军。第四期于5月31日至6月10日,以一部分兵力留在扬子江右岸地区,军的主力撤退到扬子江左岸地区。
1943年4月16至5月4日,日军第11军参战各部,分别在宜昌,枝江,弥陀寺,藕池口,华容一带集结完毕,其军指挥所进驻沙市,直指第6战区鄂西地区主力。
国军第6战区原在东自洞庭湖西的万林河口,沿长江南岸向左至石牌要塞附近,由南津关至宜城附近冯水,左右依托洞庭湖及汉水,正面凭洞庭湖西的湖沼地带,长江及荆山的险峻地带,以石牌要塞为顶点,西向东南汉水下游,构想V字形阵地。
此时,第6战区共辖第10,第26,第29,第33集团军,连同上游的江防军及其他警备部队等,共有14个军,3个挺进纵队及2个独立旅;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(以下简称军委会)直属的第32军亦驻守在战区内。对日军可能的进攻,第6战区计划先依托已设阵地,逐次阻击军,待敌进至石碑以南海洋关一线时,反攻包围日军,将其歼灭。其作战部署是:第29集团军防守万林河口至茅草街一线,第10集团军防守茅草街经百弓嘴,公安,松滋,枝江至宜都一线;江防军防守宜都以西茶店子,黄家坝至石牌一线。第26,第33集团军则分守江北南津关至魏家岗和魏家岗至汉水转斗湾一线。
抗日名将,民族英雄—孙连仲
1943年5月初,第6战区侦知日军在江南滩头阵地的兵力增强,调动频繁 。代司令长官孙连仲等判断日军将有新的攻势,认为最大可能是以一部兵力由沙市或松滋渡江南进,策应江,湖三角地带日军主力进攻澧县,常德。并据此制订了作战方案:1.第29集团军应着第一线守备部队固守现阵地;其后方控制兵团,除以一部固守津市,澧县外,其余应适时进出澧水南岸,连系第10集团军部队,击灭窜入该方面之敌。
2.第10集团军对松滋,宜都间之敌,应以有力之一部,依江岸既设阵地拒止之,尽量抽集兵力适时向澧水以北地区进出,连系第29集团军,对窜入该方面之敌击灭之。
3.江防军应抽出一部,适时向聂家河(宜都西南)方面进出,实施机动作战。
4.第26集团军以主力向龙泉铺,双莲寺,第33集团军以4个师之兵力对当阳攻击,以策应江南方面主力之作战。
对日军主力进攻目标判断错误,也是会战国军一直处于被动的主要原因之一。
日军大举进攻
三.蒋介石命令停止反击固守,日军第一期作战“顺利”完成
1943年5月5日拂晓,第11军各部在军司令官横山勇中将指挥下。第3师团首先沿藕池口向百弓嘴第10集团军第87军新23师阵地进攻;独立混成第17旅团由藕池口东向茅草街第29集团军第73军第15师阵地进攻;小柴支队由石首向团山寺第15师阵地进攻;户田支队由华容附近向三汊河第73军暂5师阵地进攻。国军当即进行顽强阻击,双方激战于碑湾,茅草街,徐家铺,团山寺,黄台山等处;第40师团第2大队长安村修少佐重伤。当晚,日军占领了长岭嘴,紫金渡,麻壕口等地。
5月6日晨,国军第77师与第15师联手反击,与日军激战于梅田湖,芝麻坪,三汊河,黄石嘴,八股头一线;双方反复争夺,战斗异常血腥。两日激战,第15师,第77师伤亡甚重,第15师第45团长陈涉藩,营长李亚安壮烈殉国。日军对安乡,南县形成包围之势。
国军英勇阻击
6日晚,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团在攻击黄成嘴时,遭到国军顽强抵抗,该旅团步兵第90大队长舛尾中佐被击毙,日军于7日拂晓才攻陷该地。
为先行击灭从藕池口方向企图深入之敌,第6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已按预定的计划电令第10,第29集团军坚守和组织反击,同时电令江防军抽出第86军第67师,第18军2个团策应第10,第29集团军的作战。但孙于6日晚21时突然接到蒋介石指令:“1,查三峡要塞扼四川门户,为国军作战之枢轴,无论战况如何变化,应以充分兵力坚固守备。2,江防军不得向宜都下游使用。3,南县,津市,公安,松滋方面,应以现有兵力与敌周旋,并掩护产米区。4,特须注意保持重点于左翼松滋,宜都方面,以获得机动之自由。”孙连仲遂停止从江防军调兵计划,这一“保卫四川门户”“掩护产粮区”的命令,使得会战初期国军反击力量不足;陷入完全被动。
由于日军主力进攻第6战区沿江防线的右翼,而第6战区又不能抽调沿江防线左翼部队策应,因而无力遏止日军攻势。战至7日晚,安乡沦陷;第73军与集团军及战区一度失去联系。第6战区于8日曾组织第10,第29集团军集中主力反击,但由于通信不畅,不少部队又失去掌握,在调整部署未完成前,日军就集中兵力向南县突击;7日至8日,日军小柴支队在向南县挺进时,遭到国军在梅田湖至荷花市一线的猛烈阻击,日军步兵第234联队第3大队(坂田大队)的中队长及以下全部被打死打伤。暂5师在日军夹击下苦战终日,伤亡惨重,当夜突围至沅江地区,日军于9日16时攻陷南县。至此,第73军已丧失战斗力,被迫向常德附近转移整补。第44军仍防守津市澧县。
日军第一期作战结束后,除留置少量部于在安乡,南县一带,并向津市,澧县第44方向实施佯攻,以牵制第29集团军向北转用,而其主力第3师团于5月8日开始向东港一带集结,同时令野沟支队及第13师团于9日,10日由荆门一带向枝江,洋溪对岸紫金岭附近集结,开始第二期作战,企图围歼枝江,公安间第10集团军主力。
日军全线进攻
四.国军危急,陈诚火线“救火”
1943年5月9日,日军第11军下达第二期作战命令,规定12日开始行动。其部署是:以主力第3师团分两路向新河市和公安攻击;第13师团切断松滋河西岸地区国军退路,迅速进入闸口附近,经官山坡一线,策应第3师团作战;野沟支队向新河市方面挺进,策应第3师团作战;独立混成第17旅团主力进入公安方面,配合第3师团作战;针谷支队经太平运河沿岸向公安方面前进;户田,小柴支队对三仙湖和安乡地区扫荡;松本支队(第13师团第65联队第2大队)从弥陀寺附近向公安方面前进。
5月12日晨,日军第3师团首先由东港向第10集团军第87军第11师白洋堤,汪家嘴阵地进攻。当日傍晚,日军第13师团亦在猛烈炮火掩护下强渡长江,在枝江镇,石牌之间与国军第94军第55师激战。当夜20时,日军第3师团在飞机支援下突破白洋堤,并乘势西进。与此同时,野沟支队从董市西南强渡至长江南岸,攻陷洋溪。日军三路并进,国军被迫后撤。
激战至13日晚,日军第3师团攻陷孟溪寺,杉木铺,第10集团军右翼第87军受到严重打击,被迫撤至西斋以西地区。此时,第10集团军左翼第94军在日军第13师团及野沟支队的打击下也节节败退。由于第43师放弃公安西撤,日军第3师团一部于14日占领公安。第10集团军各部于15日午西退至暖水街和刘家场,茶园寺以西。5月18日拂晓,日军第3师团攻陷松滋。
日军重创第10集团军,完成第二期作战后,即向北转进,企图再次从南北两个方向以钳形攻势,围歼第6战区江防军主力于石牌,清江之间。
日军第11军于5月17日晚下达准备转入第三阶段作战命令:令第3师团于5月19日在茶园寺附近集结;令第13师团于5月20日进入全福冲和渔洋关附近一线;令野沟支队在枝江南地区集结;令独立混成第17旅团于5月19日从公安附近出发,佯攻常德,同时军主力对宜昌西方地区作战时,在其后方掩护。
其具体作战计划是:“以参加第二期作战的各部队,结合第39师团由扬子江畔发起的攻击,首先歼灭长阳周边之敌;继之,结合野地支队向宜昌西方地区突进,捕捉歼灭该地区之敌。”为此,于5月19日作出新的部署:第3师团于5月21日凌晨从茶园寺发起攻击,进入长阳附近,并准备北进,一部在宜昌以西策应野沟支队作战;第13师团进入全福冲,渔洋关之后,继续进入都镇湾附近,并准备北进;野沟支队于5月22日凌晨发起攻击,攻入宜都西侧地区;第39师团于5月21日夜渡江,准备北进;野地支队从宜昌对岸向西突击,以切断国军的退路。
第6战区代司令长官孙连仲根据日军行动,判断敌将继续进攻江防军。遂于17日22时下达命令:令第10集团在现地实施持久战,置重点于左翼,确保聂家河,仁和坪,子良坪之线;令江防军确保石牌要塞,右翼与第10集团军切取联络;同时令第67师脱离第10集团军指挥,归还江防军第86军建制。
抗日名将,民族英雄—陈诚
5月19日,第6战区司令长官陈诚已返回,开始指挥作战。蒋介石为解鄂西会战危局,急令第9战区头号主力,王牌军第74军和土木系精锐第79军(陈诚谪系)驰援常德。此时仅第79军前锋暂6师到达常德,其余各部分别进至临澧和宁乡附近地区。当天凌晨,日军第13师团及独立混成第17旅团就开始行动;第13师团分两路从暖水街,刘家场向皮家冲,三溪口第43师和第121师阵地猛攻,迅速突破第一线阵地,于20日进至子良坪,仁和坪一线。独立混成第17旅团由公安出发,在王家厂击退新23师警戒部队,进至以西高地一带,以一部与樊家大山守军第23师一部对峙,主力佯攻常德。直至5月底,该部日军也未离开这一地区。
21日晨,日军第3,第13师团分由茶园寺,仁和坪和牯牛岭附近向当面国军暂35师,第121师和第118师王家畈,曾家坪等处阵地攻击。迄22日晚,第3师团渡过渔洋河,占领聂家河,磨市;第13师团进至渔洋河南岸,攻陷渔洋关。与此同时,驻枝江的野沟支队攻陷宜都,而第39师团从云池附近渡过长沙,未遇任何有力抵抗就进入汪家棚地区。
23日拂晓起,除占领宜都的野沟支队外,日军第3,第13,第39师团集中主力,分由汪家棚,磨市,渔洋关向第10集团军及江防军正面展开全线攻击。国军第10集团军虽奋力阻击,但伤亡甚重,战斗力严重下降,终力战不支,被迫逐次转移。黄昏,日军第39师团由宜昌渡江,24日黎明,由卷桥河南岸地区向西南方向突击,国军第18师,暂编第34师据12处山地据点顽强阻击。
24日,日军第39师团突破阻击,进抵西流溪,第3师团攻占长阳,第13师团攻占都镇湾。日军各部均到达清江南北两岸地区,原控制宜昌地区的野地支队也由长江南岸桥头堡地区向西挺进,企图切断国军北撤退路。此时,第79军已到达常德,第74军进至桃源,由河南新野调来增援的台儿庄英雄军第30军(孙连仲谪系)先头部队已至榔树店。
25日晨,日军各部继续向江防军猛攻。第39师团攻陷偏岩,第3师团攻陷津洋口。国军第13师向白果坪撤退。日军野地支队经苦战突破国军第18军第18师月亮岩阵地,但被阻击雨台山。
英勇作战的国军战士
五.日军提前反转,陈诚反攻落空
陈诚研究战情后决心按1940年预定的“待敌深入至山岳地带后再行截击敌之归路而求歼灭”的方案,拟定待第74军,第27师到达后再以第32军(欠141师)第27师,第79军等向清江两岸对我江防军攻击之敌南北夹击而歼灭之。预定决战日期为1943年5月31日至6月2日间。预定决战线为资丘,木桥溪,曹家畈,石牌一线。据此方针制定作战部署为:(1)战区决心确保石牌要塞,俟第30,第74军到达后,即以第30军,第32军,第74军各军主力及第79军全部,在清江两岸对向我江防军攻击之敌,行南北夹击而歼灭之。
(2)战区部署:第74军(辖第51,第58师,欠第57师)在太浮山,石门附近集结待命。
第79军即由石门向渔洋关,五峰间前进,驱逐渔洋关以南之敌,向长阳之敌攻击。
第29集团军第161师原出击部队转向西奈,刘家场方面攻击,第73军已整编完毕之部队开石门固守。
第10集团军应确保五峰,资丘两要点,并侧击,尾击清江两岸清江南岸之敌。不必拘于作战地境,对于第79军之攻击,务努力策应之。
江防军应确保木桥溪,曹家畈,平善坝一线,并指挥第11师固守石牌。
第26集团军应向龙泉埔,双莲寺及其以南之敌攻击,设法袭占宜昌,并速以一部控置于南沱。第33集团军仍应积极攻击当阳,并以有力一部钻隙突入,袭扰鸦雀岭,古老背,白洋,策应江防军之战斗。战后证明,陈诚的反击计划完全正确;但由于日军提前反转,造成未能告捷。
就在第六战区计划反击的当天(25日),日军第11军也再作部署:准备向石牌—木桥溪一线追击江防军,捕歼于宜昌西方山地。令第3师团经牵牛岭西麓向抱桐树附近追击;令第13师团歼灭洲家口之敌后,向木桥溪方向追击;令第39师团一并指挥野地地队向大朱家坪附近追击。日军这是要继续进攻,正进入陈诚包围反击圈。
浴血拼杀的国军官兵
5月26日,27日,日军连续发起猛攻。江防军方面战况最为惨烈,第5,第18,第67,第139师正面阵地最为剧烈,日军付出重大伤亡才推进几十米。由于日军炮火和飞机轮番轰击,国军阵地全部被摧毁,伤亡极大。27日夜,江防军总司令吴奇伟下令向三汊河,木桥溪,曹家畈—石牌一线撤退。当天,日军控制的船舶约50余艘(16000余吨)从宜昌附近出发,经沙市,监利驶向武汉。28,29日,国军按命令撤向预定阵地,以诱敌深入,日军果然继续追击。
就在5月29日,日军第11军司令官横山勇基于已完成预定作战任务。为避免孤军深入,决定恢复原警戒态势。遂下令参战各部于6月2日开始全面反转。31日夜,日军各部已分别沿清江,渔洋河及澧水两岸,东向宜昌,宜都,枝江及藕池口方面转进。
第6战区发现敌有撤退迹象后,陈诚于31日下达了追击命令:令江防军(附第30军)向当面日军追击;令第10集团军(附第79军)以主力沿渔洋河两岸,以一部沿清江北岸向枝江,红花套方向追击;令第74军驱逐王家厂,暖水街一带日军,续向公安,磨盘洲挺进;同时令第26,第33集团军向当面日军反击,以策应江南地区的追击战。规定追击开始时间为6月1日拂晓。
5月30日,第6战区各部完成了切断日军后方交通线。6月1日拂晓,第6战区参战各部,按预定时间开始全面追击,中美空军亦以大编队机群协助作战。国军第74军及第29集团军先后克复暖水街,三家厂,新安,并进逼至公安附近。
日军久战疲惫,且看不起国军,认为国军的追击迟缓,战斗力弱;故在撤退初警戒松懈,这给国军创造了战机。6月2日,日军第13师团担任收容,掩护的后卫部队第104联队第2大队被国军第10集团军新23,第55,第98和第121师各一部包围于磨市;第13师团第65联队(樱井部队)及第39师团第233联队(吉武部队)被第79军主力及第118师,第74军主力第51师包围于宜都。其第2大队在国军追击下伤亡惨重,大队长皆冢义昌被击毙。
日军第11军得悉其第13师团等被围困后,6月3日决定令第13师团停止撤退,以全力反击国军追击,同时令独立混成第17旅团立即从公安向枝江附近的国军突击。日军第13师团已渡过长江的部队全部调回宜都,沿渔洋河南侧向磨市方向攻击前进。经5,6日两天战斗 ,日军救出被包围的第2大队残部,并攻陷了聂家河,枝江,洋溪,滥泥冲等地。渔洋河下游南岸大部被日军攻占。
虎贲军,王牌军—第74军
独立混成第17旅团在进至磨盘洲西南约10公里的裴桥附近时,与第74军遭遇,双方发生激烈的对攻战。第74军大显神威,竟以2个师重创1个混成旅团;还先后在6,7日击毙第88大队长小野寺实,第87大队长浅沼吉太郎;特别是张灵甫将军第58师,打的最为勇猛;再现万家岭英雄威名。独立混成第17旅团成为此次会战中损失最大的部队,5个大队长就战死3个。
国军其他各部经全力围歼,日军第40师团向藕池口,石首逃循;第3,第34,第39师团分别由宜昌,红花套间逃走;独立第17旅团从牛浪湖方向撤逃。6月7日,宜都被围日军,在江北日军的策应和救援下,突围东撤。8日,国军反击部队收复宜都,克复枝江。
1943年6月9日,日军全线撤退;6月10日,日军第11军战斗指挥所也自沙市返回汉口。迄6月12日,各部都先后返回原驻地。第6战区各部收复所有失地,双方恢复了战前状势,鄂西会战结束。
英勇追击的国军官兵
六.历史公论
鄂西会战历时月余,第6战区先是依托要塞工事和长江天险与敌激战,尔后反击和尾追日军,收复了大量失地,给敌一定打击;战后第6战区为战时宣称,将鄂西会战称为“大捷”,当然并非一次大捷;特别是重点宣战的石牌大捷,更被誉为“东方莫斯科保卫战”“东方斯大林格勒保卫战”,就笔者现掌握的史料看,很可能是神剧,也未发生所谓的“二战史上规模最大的、最惨烈的拼刺刀战斗”。相反第74军2个师在裴桥重创日军独立混成第17旅团,却鲜为人知。
但这不能抹杀国军官兵的英勇作战。战后国民政府公布战报:国军阵亡25400余人,伤18295人,失踪7270人,毙伤日军万余人(日方战史承认伤亡4600余人),俘虏88人。很显然这是为了战时宣传,有吹嘘的水份,但也公开承认“虽得规复失地,惟败敌早已逃逸,甚少能予以致命打击。所谓胜利,实未歼敌有生战力”。可见所谓的鄂西大捷,确名不负实;当然日本战史,也会出于战时宣传,而缩水。
中美联合空军飞行员合影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空军第1,第2,第4和第11大队与美国第14航空队联手出战,总参战飞机165架(轰炸机44架,驱逐机121架);而日军也先后派出飞行第25,第90,第33,第44战队,共出动作战飞机248架。中,美联合空军虽数量处劣势,但飞机性能亦较日机优良,最终逐步掌握了制空权,共击落日机31架,炸毁6架,炸沉炸伤日舰船23艘;这也预示着中国完全夺回了制空权为时为远。日本战史也承认“航空保护好敌我易位的征兆已经开始出现”。
就战役目标而言,国军第6战区确实破坏了日军“歼灭由洞庭湖至宜昌对岸的扬子江右岸地区敌野战军”的目的,但第6战区主力遭到严重打击;日军实现了“使宜昌附近船舶在下游通航”的目标。而且整个会战完全按预定的时间,空间进行,并基本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。
不过要看到第6战区在防御战,特别是追击战吸取了浙赣会战的教训;全力反攻,给予日军相当杀伤,如非日军提前撤退,第6战区很可能告捷。特别是第74军,在未满编情况下(欠第57师),竟打垮了日军1个独立混成旅团;打出了中国头号王牌军的军威。这支中国抗战头号王牌军很快将迎来,其军史上最惨败的常德会战—第57师8千虎贲喋血孤城。
发布于:天津市上一篇:没有了